中宁工业园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暨中宁智慧工区园区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走进园区> 正文

宁夏中宁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宁夏中宁工业园区创建于2006年,是自治区“十大特色园区之一”,规划面积49.47平方公里,已开发利用面积25.7平方公里。区共有三个区块,区块一面积是520.49公顷,四至为东至刘营村山地,南至天元水泥厂道路,西至109复线,北至风趟沟,主要发展非金属矿物制品;区块二面积是3806.74公顷,四至为东至太阳梁乡,南至包兰铁路,西至余丁乡,北至碱沟山,主要发展锰基新材料、铝基新材料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区块三面积是620.44公顷,四至为东至新堡镇刘营村,南至北土岗子,西至创业村,北至高干渠,主要发展枸杞等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

现有入园企业132家,其中规上企业47家,民营企业占97%以上,“十三五”期间累计贡献工业产值103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八成左右。2021年,园区规上企业产值234.1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4.9%,同比增长16%2022年,园区规上企业产值27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5.5%,同比增长14.3%;2023年1-7月,全县工业产值233.3亿元,园区完成工业产值188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80.6%。民营企业的发展激发了大量就业需求,吸纳就业人员达14000余人,成为稳就业促发展的主力军。经过多年发展,园区现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金属锰生产基地、西北重要的铝基新材料生产基地,先后荣获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园区、自治区十大特色园区称号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6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16个,各类科技型企业50余家,拥有“中宁枸杞”“瀛海水泥”等4个中国驰名商标和“杞芽”等26个宁夏著名商标

二、产业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发展,园区现已形成以天元锰业为代表的锰基产业集群;以宁创新材料、铭岛铝业为代表的铝基产业集群;以早康枸杞、全通枸杞为代表的枸杞深加工产业集群;以明阳智慧能源产业园、大唐储能电站为代表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隆基硅材料、中晶半导体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金属锰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铝合金生产基地。

(一)锰基新材料产业。以天元锰业为代表,形成了电解金属锰为核心的锰基产业集群,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金属锰生产基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0%。2022年,锰基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3亿元,约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45.6%。

下一步,将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壮链为重点,持续加强与国内新能源电池、半导体芯片等行业龙头企业的联系对接,大力发展锰酸锂电池、铜锰合金靶材、硅锰合金、高纯硫酸锰等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不断补齐园区锰基新材料产业短板弱项,推动锰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到2025年,组织实施20个以上锰基新材料产业新项目,新增产值150亿元以上。

(二)铝基新材料产业。形成了以宁创科技电解铝、再生铝,铭岛铝业再生铝、铝板带箔和今飞轮毂汽车轮毂为主的铝基新材料产业集群。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0.9亿元,约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33.7%。

下一步,将大力提升铝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在夯实稳定现有产能的基础上,着力引进一批铝基新材料重点发展领域优势企业,加快形成电解铝-热轧-铸轧-棒管材产品-高端工业型材的产业布局。至2025年底,电解铝深加工率超过80%,铝基新材料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基本形成绿色、低碳、高效、循环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三)枸杞深加工产业。形成了以早康枸杞、全通枸杞、华宝枸杞等企业为龙头,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主要产品包括枸杞原浆枸杞酒、保健品、枸杞化妆品等,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24亿元。

下一步,将加强培育县域枸杞特色产业集群,形成集科研、生产、加工、商贸、旅游和文化“六位一体”的枸杞产业发展格局。到2025年,年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建立技术研发创新平台5个左右,新产品开发累计达30个,实现产旅融合发展,创建工业旅游观光体验景点2—5个,培育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5家以上,年销售收入2亿元及以上企业2家,打造枸杞产业发展战略新高地。

(四)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已引进明阳智慧能源产业园、大唐储能电站、全钒液流电池等项目,主要生产风电主机、风机叶片、储能电池、储能集装箱等产品,逐步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项目建成投产后,届时将为园区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

下一步,将瞄准产业链缺失环节,引进培育多晶硅、电池封装材料、铝合金边框、支架等配套产业,引进新能源装备制造龙头企业落户园区,同时借助龙头企业人才、技术、资金优势,围绕上下游配套,建成涵盖装备制造、产业链协同、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智能监控、运维服务及资源开发等完整新能源产业链。至2025年,培育5家左右新能源及装备制造龙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建成自治区重要的新能源综合利用基地。

5.电子信息产业。围绕晶隆石英、宁夏隆基硅材料、宁夏中晶半导体等公司,积极发展硅基新材料。宁夏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太阳能材料的专业化与规模化制造,主要生产单晶硅棒,产品主要应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现已具备年产11500吨单晶硅棒生产加工能力,11500吨的原料纯化能力

下一步,将以中晶半导体为依托,大力发展单晶硅切片、抛光等业务,进一步扩大2-6英寸半导体级单晶硅棒生产规模,积极引进半导体器件芯片用硅扩散片、特种高压和车用高功率二极管生产等下游电子信息产品生产项目力争到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不断培育壮大园区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

三、服务企业方面

中宁工业园区始终秉承“一切为了企业发展”的服务理念,从以下方面做好服务工作。

(一)积极开展便民服务。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制定《中宁工业园区招商项目全程代办流程图》《网上审批工作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等工作制度。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将下放的14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纳入大厅办理大力实施“并联审批”,开通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办理、限时办结。截至目前,通过“一站式”帮办、代办服务,共为16家企业办理27个项目备案、为8个项目办理入园、为5个项目办理施工许可。

(二)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创新性建立干部包保企业制度,指导干部深入企业开展全面摸底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存在的各类问题,一对一梳理解决阻碍企业发展的断点、痛点、堵点,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精准度和满意度

(三)完善举报制度。在园区主要路段路口设置举报牌,公布举报内容和举报联系方式,接受园区企业职工及广大群众对园区干部的监督,对干部服务工作履职不到位情况纪工委将予以问责。截至目前,园区纪工委尚未接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举报。

(四)积极推进“区域评”改革。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气候可行性论证、水土保持方案、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等6项评估已完成,公共属性部分具备使用条件。洪水影响评价已修改完善,正在等待水利厅组织专家评审,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文物保护评估相关部门正在筹备

(五)园区道路建设情况。园区区块一和区块三(南区)内道路顺通,区块二(北区)内有部分砂石路。区块一已基本形成“两横两纵”的道路骨架,其中“两纵”为二号路、十一号路,“两横”为十二号路、十三号路。区块二已基本形成“一横两纵”的道路骨架,其中“一横”为三横路,“两纵”为新石碱公路和三纵路。区块三已基本形成“两横四纵”的道路骨架,“两横”为五号路、十号路,“四纵”为新水路、G109、一号路、二号路。

(六)污水处理设施情况。园区内共有5座污水处理厂,分别是第四污水处理厂、东区污水处理厂、天元锰业101、102、103污水处理厂。园区现有工业废水回收100%

(七)植绿增绿工作情况。园区目前总共植绿增绿两万余亩,其中2022年春季共栽植苗木15800株(公共区域栽植3700株,企业栽植12100株),2023年春季共栽植苗木18000株(公共区域栽植8000株,企业栽植10000株)。

四、下一步展望

下一步,中宁工业园区将始终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四大改造”为抓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稳锰扩铝培新育农压高去低”的十二字工作方针,优化产业结构、产能结构、产品结构,降低产品单位能耗,加快“绿电园区”建设进程。加快引进新兴产业入驻园区,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强创新链。在锰基现有产业基础上,改进工艺,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高纯硫酸锰制造等项目,降低锰基产业能耗,减少污染排放,实现锰产业的科技性突破;以电解铝为基础,做大再生铝项目,大力发展铝合金及其铝材加工、铝板带箔、汽车轻量化材料等优势产业切实延伸铝基产业链条,提高铝基产业产品产值;依托中宁县风光热资源优势,借力“十四五”发展政策优势,大力引进中电国际、全景新能源等新能源企业入驻园区,围绕隆基、中晶半导体、北星精工等企业大力发展单晶硅棒、半导体材料、高温陶瓷等新材料。加快“绿电园区”、“智慧园区”建设进程,加速引进新兴产业入驻园区,推动枸杞产业多领域多方位发展壮大,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强创新链,推动中宁工业经济稳步提升。


在线咨询 X
0 / 300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